礼赞新中国 奋斗新时代
发布时间:
2019-07-25
作者:
来源:
浏览量:
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,贵州电视台三频道访谈类节目《梦想贵州》制作了“礼赞新中国 奋斗新时代”系列专题节目,将镜头对准贵州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为梦想奋斗的人,倾听他们的故事。近日,我司董事长、党委书记、总经理张义勇同志受邀来到了节目演播室,围绕“我的贵阳城”这个话题,结合贵州一建60余年的奋斗历程,为大家展开了七十年贵州改天换地的历史画卷。
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的疮痍之地,到如今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,贵阳城七十年来的巨变令人瞩目。这些不断更新换代的地标性建筑,不仅是各个时代的符号,也承载着贵阳人对不同时代的记忆,书写了贵阳70年的历史,展示了贵阳城的发展。而这里面的很多地标性建筑,就出自我们贵州一建。
在被问到关于城市里的老建筑,是保留改造,还是拆后重建这个问题时,张董事长结合我司参与改造和重建的项目,谈了自己的看法,他认为,一些建筑本身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而拆除,是城市和社会进步的体现。比如之前提到的喷水池百货大楼,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贵阳市民购物的需求,也影响了贵阳作为现代城市的面貌。经过重建后,变成了适应市民购物和体现贵阳城市品质的一个标杆,这个拆后重建他认为是合理的。但是不应该对所有的老建筑都一拆了事!对于那些见证了历史变迁、体现城市发展脉络、具有典型城市性格和品质、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,他认为应该保留和保护。比如甲秀楼和护国路上的王伯群故居,都是重要的史迹,希望我们的后代在看到、享受到城市发展和进步的同时,也能记住和坚守我们这座城市自己的历史和风范。新中国成立后,在城市建设上,贵州一建作为书写当代贵阳历史的重要参与者,迎着东方第一缕朝霞,与贵阳携手前行。随着张董事长的娓娓道来,大家共同回顾了贵州一建的奋斗历程:改革开放前,在那个条件异常艰苦的年代,在恶劣的施工条件下,一建完成了贵阳发电厂、贵阳医学院、红太阳展览馆、贵州化肥厂等大型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,细心雕琢着贵阳的城市建筑,为贵阳构筑出具有地标性的建筑记忆。改革开放后,一建加快发展步伐,奔跑前行。历经60余年的稳健发展,沉淀了一建厚重的文化底蕴,如今的贵州一建,已成为贵州省的品牌企业,为贵阳城市发展铸造了龙洞堡机场、贵阳大剧院、贵阳市商业银行、建设大厦、孔学堂等一系列精品工程,先后捧获中国建筑鲁班奖,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,国家优质工程,全国安全文明工地等多项国家级奖项。
随着时代的变迁,面对未来的发展,贵阳的城市建设,张董事长表示,贵阳市目前的发展,正紧紧围绕贵州省“大数据、大健康、大生态”的战略,结合“爽爽的贵阳,避暑之都”的概念而展开。他认为,贵阳市具备了现代化大都市的特点,在贵州大生态、大健康、大数据、大旅游思想的指引下,本土建筑风貌应该具备“绿色、环保、节能、智慧"的特点,要能够体现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能与其城市产业、交通、区域功能、战略功能、产业功能的高度融合,这些都是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品貌和特征。此外,从贵州的自然、民族、地域性特点上来说,贵州属于高原山地,建筑应该是依山而建,依势而建,建筑要与原生态融为一体。贵州的自然特点是空气宜人,森林植被覆盖率高,所以城市建筑应该体现“城中有林,林中有城”这一特点。从民族的角度上来说,还要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和特点。总体来说,应该遵循“天人合一”的生态发展底线,依靠我们的“青山绿水”将贵阳市打造成一座以人为本、幸福、宜业宜居的理想之城。结合我们企业的使命来说,就是:回归人居环境,建筑创造幸福空间!
我们相信,有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,有合理的规划,有不断创新的能力,更有像我们贵州一建这样既具有强大执行力,又拥有崇高家国情怀的建筑企业和建筑人员,未来的贵阳,一定会更加美好!
相关新闻
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 有限责任公司
地址:南明区延安南路100号亚太中心20层1号、21层1号、22层1号
Copyright © 2021 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1011106号-1